摘要:不同规模的房企,有不同的战略,相信大家都是理解的,毕竟大象和狮子不可能用同样的办法打仗。但是同样规模的地产百强,制定出完全相反的战略,又是为什么呢?完全相反的2个战略,是否一定有一个是错误的呢?如何判断自己的战略是正确的呢?
一、引言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对于房企老总来说,最重要的什么?当然是定战略。战略错了,一切努力白搭。对于一般地产人来说,最重要的又是什么?当然是找一家战略正确的房企。否则公司垮了,你就得重新找工作。
不同规模的房企,有不同的战略,相信大家都是理解的,毕竟大象和狮子不可能用同样的办法打仗。但是同样规模的地产百强,制定出完全相反的战略,又是为什么呢?完全相反的2个战略,是否一定有一个是错误的呢?如何判断自己的战略是正确的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明源君选了6对有完全相反战略的房企,进行对比分析。看完明源君的分析,你对自家房企的战略是否正确,应该会有自己的判断。
二、2家千亿规模巨头:重用空降部队VS用自己培养的人才
B房企是家央企,只用自己培养的人才,社招人员只能担任副经理以下的职务,而且一般不给实权。R房企是民营企业,重用外来人才,集团副总、城市总里都有大量空降兵,企业内部形成了5、6个“某某系”,文化非常开放。
明源君认为,这种人才战略的差异,主要是2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而造成的。
B房企作为央企,先天就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和地方政府合作拿地;贷款利息便宜,财务成本只有3左右……其规模很大,全国一个标准一个产品体系,但表现出来则是舍得在产品上投入,产品性价比很高。R房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于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而且往往是由区域先行,推动整个公司进行创新。其产品能迎合客户的最新需求,非常人性化。
明源君认为,这2家房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战略,都没有什么大问题:B房企首先考虑的,是体系的稳定,是管理层对企业标准的认同,因为只有认同才能发挥原有优势;而R房企首先考虑的,则是创新能力,是人才本身的价值。
三、2家300亿规模的百强:农村包围城市VS大城市中心开花
H房企的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他们之前只在上海、浙江周边的三四线城市拿地,进入上海、苏州等城市,都显得异常谨慎。D房企的战略,则是大城市中心开花。他们之前只在上海、苏州、南京、重庆等一二线城市拿地,从不进入三四线城市,在热点三四线城市非常火爆的2016、2017,也坚持这个原则。
明源君认为,这两家的战略如此不同,有以下一些原因:
① 起家区域房价不同,选择就会决然不同。
H房企起家就在沿海三线城市,在一个城市做到100亿之后,才向外扩张。而沿海三线城市动辄2万的房价,完全能支撑它的规模需求。
D房企起家在内地二线城市,房子均价到现在也才1万多,旁边的3线城市均价才几千块,要在房价如此之低的三线做大规模,很难。
② 对未来的判断不同,对自己的优势的判断也不同。
H房企认为,三四线的地产市场,会持续稳定的发展。D房企则认为,三四线的热潮很快就会褪去,未来的竞争还是在一二线。
H房企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对区域客户的了解,还有在本区域民间融资、合作、拿地的能力,而一二线城市的客户、规则完全不同,一旦去到一二线城市,优势就会失去。D房企则认为,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产品力、组织力,这些都是可以超越区域发展的,在一二线更能充分发挥优势,因为一二线的客户群体共性大于个性。
明源君认为,这2家企业的几个判断还有战略,都是有些问题的,因为:
① 未来的发展,不是分一二线、三四线,而是不同的城市群会有不同的命运,在同一个好的城市群内部,一二三四线城市都会有好的未来。
② 随着规模扩大,起家区域的特点和经验,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
③ 从自己优势出发进行发展没有问题。但在现阶段,自己不具备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合作获得的,合作是跨区域、跨层次发展最便捷的道路。
四、2家150亿规模的房企:只在一个区域深耕VS多区域发展
B房企今年规模150亿左右,选择继续在内地某省深耕,在这个省之外,没有一个项目。X房企今年规模同样是150亿左右,却开始做全国布局,目前在4个省都有自己的项目。
明源君和这2家房企都有深入交流,明源君认为:
① B房企没有做全国布局,是因为本省房价很低,一般都在6000以下,很多巨头看不上。
少部分巨头进入这个区域,也只是蜻蜓点水。B房企在本地没有特别强劲的对手,觉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② X房企做全国布局,是因为本省房价比较高了,巨头们纷纷进入,而本地另2家房企实力也很强。
有一次拍地,只有2家本地房企参加,却硬是把楼面价从2000抬到了4500,如果继续在本地扩张,就成了贴身肉搏,彼此互相伤害。
明源君之前曾经说过自己的观点:90%以上的区域龙头,将逐步被边缘化,最终被收购或被迫退出地产行业。为什么呢?主要有2方面的原因:
① 只在一个地方发展,到一定规模将出现众多企业病,很难治疗。
首先,规模超过100亿之后,会与本地别的龙头贴身肉搏,乃至自己的项目彼此竞争。
其次,因为没有对比,产品观念严重落后,而且自己意识不到。
第三,在获取资金方面形成路径依赖,无法降低融资成本。区域房企早年融资靠朋友、靠关系,规模扩大以后,再依赖这种途径,就很难了。
第四,因为管理半径小,老板喜欢亲力亲为,而个人能力最大上限就是200亿,到200亿就会遭遇管理瓶颈。
② 因为时代变化、巨头进击,区域龙头的众多优势,未来几年将逐渐转为劣势。
首先,区域龙头的特色产品,将被巨头更先进的完整产品线击溃。之前,区域龙头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更懂所在区域的客户,所做的产品更符合他们的想法,但是现在:最新的住宅产品从一线流行到三线的时间越来越短;巨头们将有非常完整的产品线,即使复制也能迅速满足任何需求;高科技住宅能满足任何地方的气候需求。
其次,深耕”对“深耕”时,区域龙头将失去所有优势。当巨头规模在1000亿的时候,他在一个城市可能没有或者只有1个2个项目,而区域龙头在当地可能有9个项目,这个时候,区域龙头在当地更有优势。可是以后情况可能就变了。如果巨头规模到了3000、6000、10000亿,他们要深耕的城市必然越来越多,一旦巨头也开始在区域龙头所在城市深耕,区域龙头将失去所有优势。
如果只在一个区域深耕,什么样的区域龙头可以活下去呢?满足2个条件的:
首先,本区域房价比较低,在8000乃至6000以下。很多巨头对这样的城市没有兴趣。胡焕庸线以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龙头都比较安全。
其次,本地没有其他龙头,或者只有很少的龙头。
如果在一个区域有3家以上龙头,最终一定只有2家乃至1家能活下来活得好。
五、2家200亿百强:激进高杠杆VS保守低杠杆
Y房企,规模200亿,资产负债率140%,2017年喊出“3年冲千亿”的口号。R房企,规模200亿,资产负债率只有60%,其3年后的目标也不过500亿。
要搞懂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其实只要告诉你,R房企是港资,你可能就能理解了。
直到2016年,港资房企的产品、成本、运营能力都还是很强的。这一点,从其净利润率是内地房企近4倍就可以看出。如下图所示:
图1
但是,从2014-2016年,在内地房企销售规模出现了几倍乃至十几倍增长的情况下,港资房企成长缓慢,许多增长不到50%,有的只有10%左右。发展如此之慢,和港资房企杠杆很低有关。如下图所示:
图2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
① 内地开发商是全国一盘棋、10年一盘棋来看问题的,港资房企则纠结于一个个地块。
有些港资房企拿地,是一块地一块地的计算,而且要求很高,往往要算到项目利润超过30%的时候,才会拿。
② 内地开发商是第一代创业者打天下,敢拼;港资房企许多富二代上位,保守。
内地房企老板,现在是以第一代创业者为主。他们白手起家,本来就啥都没有,遇到有风险又有机会的时候,是敢搏一把的,博得不好,亏点本没啥。因为地产好歹有地在,不存在完全血本无归的情况。而港资房企,许多是富二代接班上位了,他们生下来就有钱有事业,他们非常怕“失去”。所以他们首先想的是“守成”,也就是如何让企业保有原来的规模。
这2种战略孰对孰错?明源君认为,这要在更大周期范围内来看:
① 如果地产市场的大周期是向上的,高杠杆绝对正确,因为即使会有危机,在坚持半年一年后,随着市场的回暖,危机就会过去,企业的规模则可以迅速成长。
② 如果地产市场的大周期是向下的,那么低杠杆就是正确的。一旦危机到来,低杠杆房企手里会有大量现金,可以用来收购支撑不足的房企的资产。而高杠杆房企,许多会因为支撑不住而崩盘。
③ 在2016年之前,港资房企明显是因为保守而失去了发展机会。2017年之后会如何?明源君不敢妄言。不过,如果政策不变,地产大周期应该会趋于平稳。
六、2家千亿房企:继续高速增长VS保持一定规模
W房企已经到了千亿,希望能在未来2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到3000亿乃至6000亿。L房企也已经突破千亿,则希望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继续保持1000亿左右的规模。
明源君认为,这种区别,主要是2个原因导致的:
① 对未来几年市场的判断不同。
W房企认为,目前已经是市场的相对低点,未来则会上升,现在是拿地、扩大规模的好时机。L房企则认为,地价还有下行的空间。
② 文化不同,所以最高追求不同。
W房企的产品,在行业内的美誉度不高,所以他们的最高追求就是规模,希望通过规模来获得历史地位和品牌。L房企的产品,以品质在业内著称,他们不需要很大规模,就已经拥有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品牌。他们希望用产品说话,保持自己的地位。
明源君认为,这2家的战略,很难说谁对谁错。如果非要站队,明源君更欣赏L房企,毕竟品质与规模并重,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明源君相信,100年后,中国还有L房企今年修的房子,但可能已经没有W房企明年修的房子了。
七、2家准千亿房企:快周转VS城市运营
J房企快到千亿了,他们现在的战略是“城市运营”,也就是在城市周边,拿配套不那么好的大块土地,地块上的园区、商业、酒店、学校、住宅,企业都与政府协商,参与规划建设。通过长时间经营,来获取所有收益。F房企也快到千亿了,他们仍然坚持快周转,90%以上的精力用来修住宅卖住宅。
明源君认为,这种差别是因为对未来的判断不同,也是因为前期积累的经验的不同。
① F房企认为,地产的大逻辑没有变,而J房企认为已经变化。
F房企认为现在的调控只是短暂的,未来周期还会回来。而J房企认为,限价、限自持、租售并举将成为长期政策,通过快周转赚取高利润,未来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② J房企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城市运营资本,而F房企没有。
企业做战略,往往从自身能力出发。J房企已经有几个成功的城市运营项目,能获得地方政府的信任,也有足够的财力,来做城市运营,还有运营商业、酒店、写字楼等多种业态的经验。而F房企的大部分优势,都在于住宅。
明源君认为,这2家房企的战略,J房企的战略无疑更符合潮流,因为先行一步,也容易布局成功。而F房企也未必是错的,但一定会陷入和众多只做住宅的大小房企的肉搏,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八、总结
最后,明源君来说下在这个剧变的时代,自己对于房企战略的看法:
① 定房企战略要有一定的天赋和积累,有预测未来的感觉。
如果对未来的判断错了,战略一定会错。而事实上,未来是什么样子,做调研是调研不出来的。所以房企老板个人的感觉相当重要,这种感觉来自于时间和经验的积淀,也有一定天赋的成分。
② 定房企战略要跳出自我顺应时代,不要为自己的历史所局限。
许多房企定战略,都希望能发挥自己过往的优势。明源君认为,定战略是要对自己过去的积累和能力有正确的认识,但千万不要局限于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如果时代变了,过去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千万不要强求,要顺应时代。
③ 要相信合作可以获得一切能力,不用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干。
这个和上一条有关。如果自己过去的经验不够,不用灰心,所有的能力都可以通过合作获得,房企最终的目的是赚取利润,而不是一定要自己做什么事情。
作者:天风
声明:文章转自【明源地产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供学习使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