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后访问



H
I
S
T
O
R
Y

数学建模“美赛”奖项大盘点

摘要:作者2013年获得M奖,2014年获得O奖,在数学建模竞赛这个圈子里有点小名气。他将对“数模美赛O,F奖,美一美二的含金量怎么样?”这个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
首先承认一个事实,整体而言,这个比赛获奖的含金量不高,甚至有不少同学都吐槽“太水了”,对这个比赛表示很反感。这些我都表示是可以理解的,分析一下原因。
一、S奖和H奖几乎没有含金量
S奖和H奖几乎没有含金量,因为获奖比例太高,获奖难度与对应的奖项等级不匹配。
首先美赛获奖的翻译就比较不妥。Successful Participant的直译是“成功参赛奖”,但在中国的翻译是三等奖。S奖及以上的比例几乎是100%,只要成功提交不跑题的论文就肯定可以拿到S奖,每年连S奖都没拿到的队伍很少很少,有的时候甚至没有。
而美赛有些学校认为是国际级的,所以那些学校把针对“国际竞赛三等奖”的奖励用在了美赛S奖的同学身上,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会让知情的人觉得“太水了” 。实际上,美赛的定位应该和国赛一样,是国家级的;即使这样,美赛S奖这个“国家级三等奖”对比其他大部分比赛的国家级三等奖,也要容易太多。
Honourable Mention在中国的翻译是二等奖,这就更让人想吐槽了,直译应该是荣誉提名奖。在大家的常识里,Honourable Mention应该是在比赛中未获得正式名次的队伍,比如在ACM区域比赛里,分为金牌,银牌,铜牌,铜牌以下那就是Honourable Mention了。
可在中国,美国大学生建模竞赛的Honourable Mention被当做了二等奖,所以在大部分学校得到了国家二等奖的奖励待遇,这也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获H奖也照样太容易了。在正式评审中,只要过了摘要那一关就至少H奖。举个极端的例子:你只要认真写好摘要,正文的内容哪怕是随便写,但只要整体上看起来有点样子(文章结构、公式整齐美观、有看起来还行的图表)就肯定可以拿到H。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知道了这个规律的参赛队来说,H和S并没有什么区别。
二、M奖的含金量见仁见智,但整体上依然配不上“国家一等奖”应有的含金量
与数学建模国赛对比,国家一等奖+国家二等奖的比例才8%,而M的比例就已经超过10%了,所以从比例上来讲,设置的也不够科学。
而且M奖有好几百支队,这几百篇论文的水平其实也是很大的差距的。有的M奖论文其实已经到达了F和O的水准,但由于F和O的名额实在太有限,就只好给一个M奖;而更多的M奖论文也就比H奖好一点,只不过底下垫底的论文更多。但是这些东西参赛选手并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拿到的是M奖。
总体上来说,拿M奖并不难,见过很多从来没有数学建模竞赛基础的人临时凑凑、连matlab都不会也拿到了M奖;但拿M奖也并不容易,同样我也见过很多比较强的队伍(国赛一等奖,数学和编程很好)只拿到了H甚至S。
三、F奖和O奖的比例非常低,难度非常高,在数学建模这个圈子内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但也仅限于数学建模竞赛圈内
Finliast的翻译是特等奖入围奖,O奖的翻译是特等奖;对应到每个题目,F奖和O奖都只有个位数。拿到这两个中的一个,数学建模竞赛生涯基本上无憾了。但是竞赛毕竟只是竞赛,千万不要以为拿到了O奖就有了一张通行证,找工作、出国无往不利。
实际上,就我的经验,大多数情况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基本没听说过这个比赛,他们更关心你的项目经历;出国申请的时候,教授也基本没听说过,他们更关心你的科研经历。当然,如果对方正好也有过数学建模的参赛经验,或许O奖可以帮你加不少分,但实际中这种情况还是很少的。
这种现象不仅仅适用于数学建模竞赛,同样也适用于其他任何竞赛。对于不了解这个竞赛的面试官,他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奖项名称,并不会因为这个名头对你有很高的印象分,关键还是看你的面试表现。
四、总结
1. 从获奖难度上来看,S、H太过容易,M不难但也不容易,F和O很难而且需要运气。
2. 从对保研的帮助来看,这个要看自己学校的具体政策,不同学校之间差别很大;但一般而言,越顶尖的大学对竞赛的奖励就越小。
3. 从对找工作(计算机类)和出国申请的帮助来看,大部分情况下,S、H、M基本没有任何帮助,F和O可能有一点帮助,但也是非常次要的因素。
五、结语
或许你们觉得我说的这些话很打消竞赛党的积极性,但实际上,竞赛对人的帮助主要还是能力、视野与经历这些方面的。只要你在这个竞赛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么不管这个竞赛本身的含金量是高还是低,它对于你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很多时候参加竞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机会,同时也能开拓你的视野,丰富你的经历,所以你如果有兴趣都可以尝试一下。

 

声明:文章转自【算法与数学之美】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供学习使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解释离婚的情感动态的数学模型

Posted by - November 08, 2017 1121
我们在一个简化的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用最优控制理论作为描述情感动态的一个新模型:如果双方有类似的情感属性,存在一种最优的努力策略使得婚姻长久...

数学模型告诉你,减肥为何频频失败

Posted by - January 16, 2018 1398
这个真实的模型告诉我们,一般人无法达到减肥计划,不是计划的错,而是传统线性模型的错。遗憾的是因为线性模型够简单,所以被广泛使用,结果正确...

想追她?先算算你要等多久

Posted by - January 17, 2018 1192
一个女孩从第一次被人追求到结婚,平均会有多少人去追她?她又会谈几次恋爱?其实,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简化的模型估算出来。

男生追女生的数学模型

Posted by - November 08, 2017 1413
考虑了同性竞争因素和家长的影响因素下的男生追女生的问题,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深入分析了男生与女生的关系以及男生的学业成绩在时间上满足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