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早上醒来突发奇想,想到性格实际上可以用现在比较时髦的数学方法进行模拟,就是混沌效应,也通俗的称之为蝴蝶效应。作者模拟性格后得出5条规律,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情绪。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需要跟许多人打交道,尤其是周围的人,包括亲人,他们都是具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周围的人的性格和自我性格的关系而觉得有很多不适,一般来说我们称为性格不合,或者不协调。但是性格到底是什么,怎么看待一个具体的人在某一时刻的性格表现,这些方面大都归到心理学范畴讨论;相关书籍很多,不多介绍。
早上醒得早,突然想到,性格实际上可以用现在比较时髦的数学方法进行模拟,就是混沌效应,也通俗的称之为蝴蝶效应。那下面我就班门弄斧,就这个话题说几句自己的想法。
讨论性格之前,还应该先说说情绪。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刻,由于各种原因,其心理和行为会共同形成一种表现,就是情绪。我们知道情绪可以划分成很多状态,这可以从自我体验得到印证。情绪有很多种状态,恐惧、焦虑、悲哀、喜悦、亢奋、低沉、愤怒、平静等等,即便上述这些状态也有很多细小的差别;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经历过这些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之所以称之为状态,就是因为这种情绪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很多状态甚至很难走出来。尤其是负面的情绪,一般具有很强的牢固性,一旦进入,需要很强的外界刺激才能够摆脱。
性格则是一个人的不同情绪的连续发生模式以及在不同状态间转移模式的共同表现。比如,一个性格随和的人,其情绪的稳定性较好,不大容易从平静的状态转移到其他状态,尤其是负面的情绪状态。一个性格敏感的人,很容易从平静状态转移到愤怒或者悲哀甚至焦虑的状态中。
通过上述理解,我们就能够把一个人的情绪作为变量,这个变量以及其变化遵守一个高度非线性系统,这个系统经常收到外界的刺激,我们称之为外力。
这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非线性系统将产生混沌现象。
下面的图形是最简单的混沌——达芬(duffing)振子的轨迹图(相图)。
这里的轨道上的每一点都是情绪在某一时刻的表现,两边的两个中心点则可以代表两种不同的情绪稳定态。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外力刺激,系统没有耗散(即系统能量衰减)的话,状态将围绕一个固定的环形轨道运行。外力以恰当的方式作用之后,情绪的状态将变为另一个环形轨道,直到轨道接近中间原点,这个点具有非常强的不稳定性,一点点作用力,就可以使得情绪转移到另一个情绪状态,并且维持运行,直到有另外一个力促使情绪继续转移,并回到原来的状态周围。
图1
当然,情绪绝对不会只有两种状态,情绪所满足的系统也绝对没有达芬系统这么简单,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借助对于非线性动力系统与混沌的一些规律来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情绪,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参考。
一、没有外界刺激,情绪不会发生改变
这个很容易理解,但是针对我们一样是有用的,一旦周围有人进入了一种负面的情绪状态,就需要提供一种正面的刺激,使其发生状态转移。当然,用什么方法,什么力度,还是因人而异的,这个心理医生可能更为在行。
二、情绪很容易发生改变,意味着系统处于临界附近
这是比较亚健康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比较健康的人培养成的情绪系统应该是比较稳健的,不容易发生状态的转移。比如,处于更年期的人,情绪容易波动,说明这时候人的生物学基础使得人的情绪系统处于不稳定的平衡点上,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发生状态的转移。酒后的人,情绪也容易发生波动,其原因在于控制情绪转移的内在控制被削弱,同样的外界刺激也容易发生转移。
有一段时间,我父亲喝了酒就容易发脾气。我的办法是,他酒后尽快让他休息,不跟他交流,尽量没有什么刺激;酒醒之后,控制酒;经过一段时间调理,他的情绪就不容易发生波动;说明他的系统稳健性得到提高。此外,很多病人的情绪是波动的,同样由于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使得情绪的控制能力变差,同样的刺激会让系统转移。
三、情绪波动受外力干扰,但是系统建设在自我
每一个人的情绪系统并非先天形成的,都是后天与环境不断交互的结果。每一个人都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自我训练,自我变化,最终形成了当下的情绪系统。
从系统的角度看,一个系统是否稳定,在于系统结构是否合理,系统能够有内在调控的能力,如果两者都很好,那就是自我情绪系统建设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
佛家的修行、道家的静思都是自我情绪系统重新构建或者调整的实用方法,但是由于缺少可操作的步骤,其成效还不能普及。但是佛家强调的素食等做法其实是减弱系统转移的能力,好比少喝酒一样,以强化系统的自控能力,这是通过饮食来做自我调节。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肌体的整体协调能力对于情绪的控制也是有利的。这些都是强调情绪的生物学基础,值得重视。
四、情绪波动的自动控制机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数人一旦陷入某一种情绪,需要发泄,好比系统能量的释放,等到系统能量达到回归正常轨道的时候,自然就平息,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可能错误已经形成。因此,作为情绪系统的拥有者,需要一个良好的情绪控制机制。这个做起来比较难,因为人在不同的状态下,思考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所谓身在局中而不自知。
但是,经常性的自我暗示,提醒自己是否处于另外一个状态可能是个补救的办法,比如,儒家强调的君子日参省乎己,就是经常性的自我暗示训练,当然也是自我归纳的做法;或者有一些物理性的手段以协助身体增加控制能力,比如调整呼吸等都是较好的做法。
五、降低外界信息的干扰强度对于情绪的调节有意义
我们能够发现,一个具有很高人文学养的人不容易发生情绪波动,尤其是儒家大儒,更是心平如水;这里面的机理在于,通过学习思考,能够化解外力带来的干扰。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外界的反应取决于我们对于外界刺激的理解,如果我们有了正确理解,外界刺激对于情绪的影响就可以降低,甚至没有影响。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儒们可以雍容华贵,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理解所面对的信息的内涵,通过检查当前信息的机理和自我的关系,就可以避开这些信息的干扰。比如,对同样的人的行为,不同人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就是因为有些人能够理解这种行为,有些人不能理解,不理解就可能产生影响。
心理学和人的各种宏观规律,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进入到量化的科学阶段,我们也只能通过自己有限的经验,和有限时间内掌握的前人经验进行分析理解。怎么判断一个人处于什么状态,通过什么样的传感器进行感知,什么样的系统模型能够比较准确的描述一个人的情绪和整体性格,以及在一个性格状态下如何促使状态转移,并且最终形成性格训练体系,这都有待于未来的科学进行探索。
但是在所有这些没有明确结论和方法以前,我们依然要不断地面对自我和环境,不断的调整。要让自己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并不是金钱就能够解决,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还只能向自我内部挖掘潜力。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一时兴起的粗浅的想法,仅供参考。
声明: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算法与数学之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供学习使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