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后访问



H
I
S
T
O
R
Y

网络时代,编剧怎样“讲”故事?

摘要:对于传统的影视编剧来说,作品的创意往往以创作者的个人体验为主。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以及讲故事的能力,往往是影视作品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让电影市场悄然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电影市场又会面临着哪些机遇和问题呢?不能否认,互联网技术的普遍使用给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从视频影像发布平台的多元化到电影市场的推广方式,网络时代给电影行业带来了至深至远的影响。在今年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网络文学、影视剧本和编剧人才”也成为人们热议的关键词。那么,在网络时代中,影视编剧该如何讲故事呢?
一、剧本看点与网络需求相统一,影视编剧开始讲求“用户体验”
对于传统的影视编剧来说,作品的创意往往以创作者的个人体验为主。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以及讲故事的能力,往往是影视作品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电影走进网络时代的过程中,“用户体验”也开始成为不少制片人、编剧在创作时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图1:柯利明
柯利明是国内著名的投资人、制片人,作为北京儒意欣欣影业公司执行董事,由他主导投资并担任制片人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老男孩猛龙过江》等,票房均火热大卖,同时也在观众中引发强烈的反响。这两部影片的内容制作和出品发行,均与网络有着紧密的联系。
柯利明说,他是通过互联网知道了“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猛龙过江》中大部分的素材、故事内容也都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我觉得互联网是一个非常透明、非常民主的平台,而且在观众和创作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柯利明觉得,在剧本创作期间,和网络保持充分的互动,可以让影片制作更有方向。他说,最初接触《致青春》的小说也是在网络上。互联网给了小说不同的声音,也让不同的读者有了不同诉求。网络让他思考该如何更大范围满足受众需求。

图2:编剧张挺
张挺是电影《花木兰》的编剧,在他看来,网络文学和电影编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认为,网络关注更多的是个人体验,网络文学符合了用户体验需求。简单地认为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的延续,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此外,传统的文学是有权威性的,发表也是有门槛的,但网络文学变成了私人体验群体,当这个群体集体性地拥戴某一部作品时,创作思维就会被改变。“
网络时代的编剧必须在创作的过程中尊重这些因素,不能用传统的眼光去看待编剧创作了。”谈到编剧的用户体验,张挺说,剧本创作的看点与网络需求的看点相对统一,这就是所谓的用户体验。“比如说《致青春》这个故事,在网络上有一亿粉丝,都是真心实意喜欢这个故事的,这个故事跟他们的个人体验有触类旁通之处。当你做这个作品的时候就要把这种体验找出来,才能真正被观众认可,否则创作就是失败的,这是传统编剧与互联网时代编剧的最大区别。”

图3:导演李少红
中国导演协会会长、著名导演李少红女士认为,网络时代影视剧制作与传统方法不太一样,传统的影视都是作者本身有感而发的,是封闭式的创作,一直到作品完成才会与观众见面。但网络时代影视作品的改编就不一样了,因为网络本身是开放的,所以创作者也要有一个开放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她举例说,去年参加《秦时明月》首映的时候,看到大银幕上的弹幕,“我当时吓了一跳,上面全是飞的字。当时,这种互动的观看方式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跟网络文学创作方式是一样的,大家会一边看一边发表意见,这种形式对传统的影视创作提出了改变的要求。”
二、门槛低致新编剧大量涌现,效仿式创作缺乏精英沉迷IP
在影视市场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影视创作的门槛越来越低,各种跨界人才纷纷进入影视创作行业,其中不少人也加入了影视创作队伍,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编剧人才。新编剧的涌现,一方面是影视制作公司对影视作品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影视IP热也激发了网络文学创作者的编剧热情。
著有《谁与争锋》、《全职法师》等高人气网络作品的创世中文网签约作家余虹认为,很多网络文学被影视市场看好这是事实,不过网络文学创作和编剧创作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关键的问题在于“文字如何转换成画面”,新入行的编剧需要研究转换技巧,新编剧人才应该同影视创作者建立沟通平台。
对于新编剧人才来说,编剧创作的收益普遍高于网络创作,同时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市场比较成熟,新入行的编剧很容易借助规范的市场,推广形成自己的作品影响力。然而,在影视制作方看来,新编剧人才在进入这一行业时也面临着种种问题。编剧张挺认为,目前很多剧本同质化现象严重,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网络文学同质化很严重,这种现象也体现在新编剧的创作上。”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新编剧创作同质化问题严重呢?有分析认为,新编剧在创作上受影视市场干扰比较多,一部影视作品走红热卖,往往会让更多的编剧效仿。效仿式的创作曾经是网络文学的特点,网络文学点击率高的作品模仿率也高,这种题材同质化的创作手法并不符合影视市场的创作规律,这也给很多新编剧人才在创作上造成了误区。
新编剧队伍中缺乏优秀的、精英型的编剧人才也是目前影视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腾讯互娱影视事业部负责人陈英杰认为,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同好莱坞相比,主要的问题是缺少精英型的优秀编剧,缺少能够讲好故事的人。“优秀的编剧应该是金字塔塔尖上的那部分创作者,这应该是新编剧人才的发展目标。”在陈英杰看来,优秀的编剧也应该不断尝试各种类型作品的创作,“多样化的题材不仅是影视市场的需求,同样对于编剧的水平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如何让影视IP回归到编剧的创作本质,也是新编剧人才面临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影视IP引发的市场投资过热行为,也让一些新编剧开始把创作思维停留在IP的概念上了。只研究影视IP价值而不去研究创作方法,让编剧创作走入另外的误区。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影视IP过热已经引起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反感,如何让影视IP回归本源也是很多人的担忧。程武认为,影视IP不是一个符号,也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用来掩盖自己创作缺陷的借口,影视IP是经过用户检验的情感共鸣的符号。如果编剧只热衷于影视IP的概念上,而不能将IP转化成优秀的剧本,也无法体现编剧人才的价值。
三、网络时代编剧如何讲“好”故事,创作专业化水平与互联网思维并重
在网络时代中,影视投资公司热衷将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对于这一现象,张挺认为,影视作品消费的是故事,好故事永远是对编剧的第一要求。张挺说,关键的问题是有没有好的故事?好故事不能受市场“大手”的影响,如果没有市场“大手”影响,很多人还能写出好的东西,如果受到市场的影响,制片方很容易把创作者带入死胡同,比如流行仙侠题材,就全部是仙侠题材,这样也会影响编剧的创作。
张挺每天用固定时间来看文学杂志,不过他发现适合改编成影视的小说真的非常少,他认为,如果这个小说非常好,对影视的帮助一定很大,影视作品对小说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你看很多影视公司的老总每天都在看小说,作为消费品的故事是他的‘干粮’,可是这个‘干粮’老是供不上。”张挺说。
那么,在网络时代中,如何才能让编剧写出好故事呢?不少专业编剧认为,既要研究网络文化的特点,吸收互联网文化思维,又要保持自己的创作专业化水平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作为成功的编剧,脱离网络文化特征或者完全依靠网络素材进行创作都不可取。从很多成功影视作品来看,编剧把故事讲好需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编剧讲“好”故事要有突破思维定式的想象空间。想象力是编剧讲故事的基础。从很多作品来看,网络文学创作与传统文学创作的最大区别是创作思维的突破,而编剧作为影视文学创作的重要环节,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其次,编剧讲“好”故事要符合网络时代的审美需求。虽然不少编剧不希望影视IP影响到自己的专业创作,但是编剧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写出符合网络时代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影视IP满天飞,影视投资过热的今天,作为编剧在保持自己的创作底限的同时,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创作的作品如何符合网络时代的审美需求。”年轻编剧小伊说。在很多专家看来,每个时代的影视创作都有每个时代的要求,网络时代亦是如此,情节碎片化、创作互动化、题材多样化等等,都是当今网络时代观众对于故事的要求,因此,如何理解网络时代的审美需求,也成为编剧讲“好”故事的关键。
再有,一定要保持编剧的专业创作精神。影视编剧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能否讲出精彩的故事与编剧的专业程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编剧自身具有的专业化创作能力是网络文学、影视IP最为欠缺的地方。阅文集团CEO吴文辉认为,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困难很多,大部分网络文学创作人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很多作品相对随性一点,给编剧改编造成困难。由此看来,编剧的专业化程度也是决定了网络时代能否创作出优秀影视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郑长宁

 

声明:文章摘自津报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摘仅供学习使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17第一季度内地电影数据报告

Posted by - October 13, 2017 1326
2017年第一季度内地电影数据报告出炉:春节档难挽救市场颓势,第一季度票房142.5亿五年来首次负增长。电影票房不够“服务费”来凑,进口...

节假日电影档期研究

Posted by - November 13, 2017 2007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节假日成了各类电影竞争的重要时段,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电影档期。本次研究选取了11个重要节假日作为研究目标,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