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的电视剧行业进入了多事之秋:收视观众开始换代,视频网站不断崛起,同时还有大量的热钱涌进……乱象丛生的电视行业也终于迎来了2016的收官,这一年电视行业变化巨大,资本的注入让当下成了电视行业被认为是最好的时代,然而众多“潜规则”的出现也让电视进入了最坏的时代,在大家都45度仰望贵圈的同时,《首席娱乐官》盘点了2016年电视行业七宗罪,迷雾之中,电视市场似乎变得草木皆兵。
一、一宗罪:40亿!收视造假产业链,只有收视扑街才能证明真实?
年末之际,一起比肩《叶问3》的造假丑闻在电视圈迅速扩散起来,这一切要从被浙江卫视砍掉的电视剧《美人私房菜》说起。
这部电视剧开播后,收视持续低迷,甚至成为浙江卫视有史以来最低的收视,于是剧集被砍,制作团队自然不甘心,《美人私房菜》制作人严从华发文称:“坚持作品原创,坚持不买收视率,我们不需要潜规则玷污了马天宇、郑爽名声。收视率做假不除行业永不安宁,我们和浙江台都是受害者。”
图1
这一下引发了多米诺效应,彻底地捅破了毒害行业多年的收视率造假现象。一部积压多年的古装偶像剧,收视率低迷砍掉其实并不冤枉,但却一下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共鸣。
其实收视率造假一直是电视剧的顽疾,中国电视剧协会最近还发布了公开声明,称“一个组织严密,操作有序的‘地下黑产业’已经形成。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名前20的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万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所非法窃取。”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委员会发言人张鸣山表示,更为恶劣的是,由于各卫视频道普遍要求购买收视率,造成“资源”紧缺,于是黑势力趁火打劫,在同一城市、同一时段,同时收取两家、三家制作机构的费用,导致许多公司花了钱也买不到收视,不仅要遭到播出机构的停播、降价、欠款,还要承受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图2
收视率造假居然能够形成一个产业链,这对观众来说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对业内人士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这说明整个电视剧行业的问题已经根深蒂固。而在收视的“遮羞布”被彻底撕下后,希望行业的数据能够更加透明化,能够迎来拐点的出现。
二、二宗罪:8.1亿!组局拍剧,是谁用资本绑架了影视剧?
“现在拍电视剧根本不叫搭建剧组了,应该叫组局。”今年,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小官采访时都感慨,如今认真拍电视剧的人越来越少了,基本上写个几页纸的方案,砸钱找位人气鲜肉,还没开拍就能转手以天价卖给视频网站跟电视台,不靠内容不凭制作,单纯刷脸就能完成一部电视剧,这在业内已经不叫建组而被称为“组局”。
近年来,随着明星经纪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开始“投机取巧”,想要借助“IP”+“鲜肉”的组合将一部电视剧炒作至天价。
图3
一位业内人士曾向小官起底一些热播剧的流水生产线:先是买水军在网上炒热IP,然后拿着网上刷出来的热度去签约一些一线明星,但一部剧一般的拍摄周期至少3-5个月,为了能拉拢配合这些鲜肉小花的档期,剧组的拍摄合同基本上只拍摄1-2个月,这就引发了现在热议的倒模、替身等问题,不过这些粗制滥造的电视剧却并不用发愁销量,有了人气鲜肉小花的加盟自然能够卖出天价。而视频网站与电视台在剧集采购上也已经不是以剧集内容为导向,而是广告主是否青睐为购剧第一标准。
今年,越来越多的电视剧还没开机就已经售出天价,新丽传媒的《后宫如懿传》被腾讯以8.1亿天价独占版权,慈文传媒的《特工皇妃楚乔传》与《凉生》卖出了6.42亿、唐德影业的《赢天下》靠着范冰冰也是轻松将5.8亿入手……
图4
资本已然成为当今电视剧产业操盘大手,不久前华策集团总裁赵依芳在接受小官采访时表示,“资本已经把文化当成挣钱的工具,这边共谋造假数据,那边抬高公司估值,转手合并重组,资产不知翻了多少倍,最后高价派发给股民大众,股民大众为了支持股价上涨,又积极贡献票房收视,整个文化被所谓的“产业”操纵,产业又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操纵。”今年这种瞒天过海的做法居然频频上演,也正因此市场上粗制滥造的剧集才会不断涌现。
三、三宗罪:0.32!玄幻仙侠霸屏,难道市场受众只剩下90后?
自从去年《花千骨》大热之后,今年的电视荧屏简直要被仙侠玄幻题材承包了。
小官统计了一下,今年古装与仙侠题材电视剧达到20多部,包括《择天记》、《上古情歌》、《柜中美人》、《武动乾坤》、《特工皇妃楚乔传》等等。
IP、玄幻和鲜肉,仿佛集齐这三宝收视率就有了保证。然而,今年暑期档如法炮制的两部玄幻剧《青云志》《幻城》却没能延续玄幻剧的热度。
图5
有原著粉丝和冯绍峰、宋茜的人气加持,《幻城》收视和评价依旧遭遇滑铁卢,52城收视难破1%,豆瓣评分2.9分、77.2%的观众仅给出了一星评价。号称“后金庸武侠圣经”的《诛仙青云志》,也从首播1.37当日第二的收视率,跌落到0.32,至今还没有播完的《青云志》被网友吐槽为“得播到过年了”。
不少古装玄幻剧的制作人称这些剧集是为了顺应更加年轻化的市场,让不少电视台蜂拥争夺版权,而其实粗制滥造、剧情狗血的玄幻剧不光会丢失固有的收视群体,其实年轻人也并不买账。
纵观今年全年收视前10名,可以看出受观众喜欢的并非只有古装玄幻剧,古装玄幻剧不光受到观众的腻烦,就连业内人士说起这类剧集也都带着针贬与嘲讽的语气,网络还曾疯传:玄幻、古偶剧将不得上黄金档,虽然消息还没有得到印证,但这确实是对野蛮生长品质水平跟不上成本付出的古装剧一种优化方式。
表1
如果限令真的实施,以后恐怕只有最优秀的古装剧,才能登上理想的播出平台,这对目前大IP盛行、古装玄幻漫天飞的时代来讲,或许算是幸事吧。
四、四宗罪:3亿!破亿成电视剧标配,但钱都进了明星口袋
《幻城》制作费破3亿、《八月未央》制作费破3亿、《择天记》制作费破3亿……
如今电视剧市场,制作费不突破亿元大关似乎都没脸出来混,然而这些标榜着大制作的电视剧仍然不免扑街的下场,主要还是由于制作经费几乎全都进了明星的口袋,用于拍摄制作上的费用其实是越来越少。此前央视新闻频道在“演员天价片酬”专题中,指出演员天价片酬为影视制作的其他环节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直指《如懿传》的霍建华和周迅共拿走1.5亿片酬一事。
一些心直口快的制片人也频频向小官吐槽,“三四年前如果听说一个演员的片酬能达到七八千万,或者一个电视剧、一个演员持有一个公司股份能达到几亿人民币,听起来完全像一个笑话,但现在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如果说有什么能比中国飙涨的票房还疯狂的就只有明星片酬了。记得3年前,一位制片人曾向小官咒骂5000万成本的剧集被演员拿走了1/3……再看看如今,有媒体曝出《如懿传》部分演员的片酬:霍建华以7200万片酬接拍此片,女主角周迅的片酬更是高达9500万!此前媒体还曾曝出片方以1.5亿片酬力邀梁朝伟加入!如果按照3亿成本计算,相信这部电视剧的演员的片酬就要占去2/3,足够一部电影的拍摄成本了。
图6
另外,此前《八月未央》项目刚刚启动之时,片方就大张旗鼓的打出了1.5亿全球选角的甄选活动,称要网罗最为热门的小鲜肉跟当红小花,最终男女一号分别花落Rain和宋茜。这部剧对外透露的制作成本为3亿元,也就是说一半的制作费用花在了明星片酬上。
“投资方选角时最爱列小鲜肉的名单,也不管角色适不适合,只要人气够了就开高价。”不少片方都曾向小官吐过苦水,称为了能拉来让投资方满意的鲜肉红花不得不开出天价,这样的片方绝不在少数,市场的争抢开始让这些演员漫天要价,有的开出的片酬价格甚至跟一部剧的成本相当,其中的水分可想而知。
图7:网上曝光的部分明星片酬
其实如今演员“一天一个价”令制片方叫苦不迭,比如近日有人曝出高云翔的片酬两年时间翻了近五倍,自从他参演的电视剧《芈月传》播出后,片酬就开始不断上涨,以及马可走红后片酬暴涨12倍!演员出演了一部作品,或者通过某个综艺窜红,可能今天是几十万,明天就要翻几番,这个价格涨得如此之快,很不理性。而在韩国的影视行业,明星的片酬仅占整部作品的20%-30%,大部分钱都花在了剧集的制作上,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明星片酬应当降至1/3才更为合理,这样才有足够的成本制作优质的内容。
五、五宗罪:53部!限韩风波,中韩合拍说扑街就扑街了
8月底,一则关于“9月1日开始限制韩流”的消息在演艺圈不胫而走,随着业内小道消息不断被证实和媒体的揣测发酵,“限韩”的恐慌在娱乐圈逐渐蔓延。中韩合拍的风潮也迅速从爆发式的蜜月期进入了寒潮期,而涉及到与有韩国明星或是韩国团队拍摄的影视剧也彻底被无限期搁置或是要删减重来。
韩国娱乐企业市值也应声大跌,JYP、CJ、SM、YG四大公司市值总计蒸发361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5亿元左右。
而除了韩国娱乐公司受众影响,不少国内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也深陷限韩令的影响,根据小官统计,目前为止至少有53部涉及韩星的待播电视剧,而这些电视剧的播出时间已经遥遥无期。
图8
比如此前6000万邀请李钟硕加盟的电视剧《翡翠恋人》,一度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度,众多播出平台也是全力争抢,而限韩令公布后,这部剧则谁也不愿再去触碰,制作平台大手笔的投入也只好打了水漂。
虽然限韩令对整个娱乐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对于这条“禁令”,大家似乎都说不清具体边框在哪?而今年一些剧集也似乎陆续开播,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影视公司仍属于观望状态。
六、六宗罪:26件!盗版、抄袭、互撕……版权背后的故事剧集还精彩
关于影视版权的纠纷一直层出不穷,而今年电视圈的火药味尤其浓烈。
先是从去年年底一直持续到今年的《芈月传》纠纷,原著作者斥责郑晓龙侵权原著并将郑晓龙告上了法庭,双方在微博上也是引发了多轮口水大战,直至16年11月,法院才判定《芈月传》侵权不成立。
图9
而今年夏天,灿星与唐德之间也由于《中国好声音》引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撕逼大战,为了争抢好声音之名,双方不惜到法院上公开叫板,这也在国内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产权法》的洗礼,至今这场争夺还未结束。
小官不完整统计了一下今年电视行业的侵权事件,高达26件。影视行业本来就是水很深的江湖,如今又碰上大风口,怎能不兴风作浪。资本大量涌入、跨界的投资人和制作方插队、自媒体抢夺话语权,都使得影视行业不再是曾经电视民工和靠情怀吃饭的电影人苦心经营的行业,而是各个公司和资本集团权利角力的战场。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继志律师分析到,从业主体的多元化,是近两年来影视版权纠纷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影视圈,从业的人员多了,业务的范围广了,问题也随之而来。”说白了,没谈好、利益分配不均,口角就难免。
本来入局的人就多,如果再来点“暗箱操作”,不东窗事发都很难。而且一些业内人士告诉小官,在业内很多公司会用“背靠背”的手法谈合作,也就是跟A家说的是一套,跟B家说的又是另一套,而且A、B彼此毫不知情,如果他们之间被许诺的权利出现重合和冲突,那这三角恋之间很可能就要撕逼。
七、七宗罪:21人!离职潮延续,电视人为互联网打工
黎瑞刚、苏晓、马东、哈文……近年来,广电行业的离职潮正在自上而下地不断扩大。
近年来,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一些一线卫视的高层与制作团队不断出走。
表2
针对电视行业的离职潮不断加速,业内人士向小官表示:“电视精英跳槽已经逐渐成为常态。之前是主持人跳槽高峰,李咏、邱启明、马东等纷纷跳出电视台,现在是电视台的一些制作团队,大家都希望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时代在不断发展,电视台却仍旧一成不变,这让越来越多的电视人开始转战互联网,为网络打工。出走较早的马东已经做得风生水起,先是从央视到了爱奇艺,然后又自立门户,而成立仅仅5个多月的米未传媒,日前已经完成A轮融资,估值达到了20亿元人民币,这让更多传统电视人看到了在视频行业创业的大风口。
图10
柠萌影业CEO苏晓的想法其实很能代表相当一部分出走的职场精英想法:年轻人需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但体制内的问题会让人感到困惑,选择离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出走电视精英的想法。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不断发展,如果电视台再不跟上转型的脚步,未来的离职潮或许会更加不断扩大。
八、展望2017年:迷雾之下,2017年电视剧真的要被互联网所吞噬吗?
“《京华时报》的今天,就是部分广电媒体的明天。”不久前,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在一场论坛上提及电视行业的发展不禁有些扼腕,称传统媒体正在遭遇“断崖式”的下滑,而网络视频行业正在疯狂崛起。
观众已经开始更新换代,而电视台显然还有些不知所措,为了赶上时代拼命的跟视频网站抢用户,显然,此路不通。
如今电视行业显然已经发展到了十字路口。混沌之中,下一步该走向何方也是众多电视人在思考的,而对于2017年的电视市场发展,小官则充满了信心,电视市场或许在明年将会迎来全新的转机。
1. “新政”将至,电视的曙光或许来自网络的限制
近日网剧与网络大电影已经开始实行备案登记制度,由视频网站统一盖章报送省局备案,并将与传统影视剧采用同样的备案标准。
图11
不可否认,网剧市场制作的开放性确实挤压了电视剧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愿意去生产制作题材多样的网剧,并且售价也在不断提升,而如今新政下,线上线下将采取统一标准或许会让影视剧市场发展更加平衡。
2. 古装、仙侠进入疲劳期,现实题材或将爆发
根据小官不完全统计,去年拍摄与备案的古装玄幻题材高达56部,也就是说这两年荧屏上将被众多古装剧所“承包”,这也将引起观众用户们的审美疲劳。从今年的收视情况来看,都市题材的电视剧依旧是观众们更为热衷的题材,而明年《翻译官2》、《急诊科的故事》、《欢乐颂2》等多部口碑团队所制作的都市题材电视剧或许将真正突围成功成为现象级。
3. IP降温,原创突围
从最早2014年的IP元年,到如今的IP红海期,其实市场上优质的IP基本上已经被抢购一空,就连一些鸡肋的冷门IP甚至也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而随着今年一些热门IP遭遇了收视扑街,也让众多业内人士看到了IP并非市场良药。IP的爆发期或许在明年将缓慢收官,原创作品将更多地占领市场。
4. 台网联动,共同收割市场
其实从去年起,不少剧集与综艺节目都形成了台网联动效应,在视频网站与电视台同步播出,而这种模式在明年或许将常态化。互联网与电视台的竞争关系也将逐渐转化为协同关系,台网联动无论对于互联网还是电视台来说,都将是全新的出路。
声明:文章转自【首席娱乐官】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供学习使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